搜索

农旅综合体规划建设模式解读

来源:爱游戏电竞app 日期:2023-12-10 23:53:23 浏览量:21次

  国外发展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发达国家,并迅速向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发达地区蔓延,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1]。在此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都市农业为代表的我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开始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市农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发展形态趋势良好[2]。到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拉开了全国休闲农业繁荣发展的序幕。自2010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为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农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至今共培育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300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成功探索了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高度融合,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宽,并不断呈现出类型多元化、功能系列化的特征。近几年,各地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市场推动等方式,在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很值得借鉴的是成都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成都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诞生,成都乡村旅游正式起步。2011年成都提出圈层融合、农旅一体的发展的策略,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推动旅游业实现产业倍增,构建新型城乡旅游格局,以实现圈层融合,三产联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成都模式”已然形成——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村、旅游古镇为基本的产品的乡村旅游产业业态,构建了我国农旅综合体发展的典型模式。

  目前,对农旅综合体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尚未形成可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农旅综合体的概念主要基于国内外对相关概念如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农业综合体等的研究。叶春东等从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构成和特点出发,强调农业,并提出农旅综合体新概念,将农旅综合体定义为:在一定的乡村范围内,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把农业旅游作为农业综合体外相联系的突破口。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现有观光休闲条件,为传统农业注入旅游休闲的功能,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乡村配套休闲项目、农业观光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构架,并具有较高服务品质的农业旅游休闲集聚区[3-4]。农旅综合体作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是农旅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融合、农民增收的新手段。

  从本质上讲,农旅综合体是一个特殊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这种特殊性又会因其核心资源的不同而不同,农旅综合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区域市场依托型、特色资源吸引型、景区发展带动型、特色产业主导型[3]。近几年,各级政府与地方不断探索一些新兴的农旅综合体类型及发展模式,如“美丽乡村”、“农业嘉年华”、“国家农业公园”等新型农旅综合体,这些类型正在彰显其发展活力。

  “美丽乡村”农旅综合体:自2008年以来,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全国各地纷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各地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居植绿覆绿步伐,努力打造生态美丽小乡镇,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农业嘉年华”模式的农旅综合体:农业嘉年华是将嘉年华的娱乐方式融入农业节庆活动中,是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实现形式、发展方式、运行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实践,致力于打造一个突出农业主题,体现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盛会。继2013年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成功举办后,近几年各地陆续推出农业嘉年华项目,实质上,农业嘉年华是现代都市农业的全新体现,是以狂欢活动为载体的都市农业的农业项目,同时也是聚集各方面资源,促进各行业发展信息资源平台。

  “国家农业公园”模式的农旅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是集农业生产、观光、乡村休闲及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旅游综合区,是能更好的解决好“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的新的实践行为及实体形式。作为新型农业旅游形态,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目前,国家农业公园较为成型的主要是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山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海南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

  一是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为充分的发挥农旅综合体的生产、旅游、生态、教育、医疗、休憩保健、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性,规划要依托区域光、温、水、土、气以及生物等生态资源禀赋,优化提升当地特色农业;同时充分挖掘地方优势自然景观、历史人文资源,与农业生产种养殖结合,布局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等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实现一二三场融合发展,为游客提供农村特色的吃、住、行、玩、购、娱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农业效益。

  二是布局要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和旅游功能。农旅综合体的规划,要结合交通、区位、产业基础、资源分布等因素,合理地布局农业产业及旅游项目。传统农业优势主产区通常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并具有适度的经营规模和知名度,适宜布局建设农旅综合体特色农业种植或者养殖区,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区域提供优质农产品。休闲农业的布局,农业观光采摘、展示等类型的项目可以依托农业产区建设;参与性强的休闲体验项目,则布设单独的观光功能区,以减少观光旅游对总体农业种植、养殖等的影响。

  三是优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产业基础,正慢慢的变成为农旅综合体重要形式或者是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要注重其特有建筑、环境的提升改造,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区域的道路、景观、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网络体系等基础服务设施,注重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俗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村庄和宜游宜养的特色景观。根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农旅综合体由于具有多功能性,目标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定位要基于区域市场分析,借势与错位发展并举。科学预测农旅综合体村庄居民、产业工人和游客三类群体的人口增量,为园区配套设施及其收益测算提供相关依据,满足长远发展。

  为保持园区内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农业景观的生态性、游览的舒适性,农旅综合体道路规划要配套合理的车行、步行系统,采取人车分流形式,园区内以参观游览电瓶车、自行车、步行系统等环保出行方式为主,机动车统一停靠在专用停车场。大田观光区的道路,要同时满足生产和观光功能,必要时可以配套专门的游览廊道和产业片区内的栈道。观光旅游区的道路,要根据功能的不同,合理规划道路级别,搭配不同的行道景观。

  给排水系统规划,要统筹生产和观光游览功能,合理估算给水量及生产、生活垃圾污水量,配套相应的管网系统,尤其要为美丽乡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用现代化节水灌溉,兼具资源节约和科普展示功能。

  环卫系统规划,在集中游览观光区,需配套高密度的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生产片区要配套农业生产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与传统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相比,农旅综合体类规划设计项目,对游客游览区域,要配套餐饮、休息、医疗救助、消防、信息服务、旅游导览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需求。

  在创新运营方面,农旅综合体要培养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主体,一是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如国家农业公园;二是可以企业投资运营;三是复合主题,政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户等形式;四是农民休闲旅游合作社或者农民自营的小规模农旅综合体。

  农旅综合体的建设运营要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充分的利用国家农业和旅游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相关补贴、产业投资基金等,并积极利用社会资本。有条件的地区能够尝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入股等形式,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民居、“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农旅综合体要借势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营销公共服务及信息服务体系。利用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宣传平台,通过知名品牌创建、定期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综合体营销宣传推广。做好定期培训,提升农旅综合体的管理上的水准、服务的品质和生产技能。

  项目区位于“会议之城·转折之都”的红色文化旅游地遵义市,坐落于多元民族、饮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丰富的诗歌之乡绥阳县风华镇;项目区地形起伏,形成叠层自然景观,资源环境条件优越。

  规划以贵州省省花杜鹃花及枝干为设计元素,以九曲螺江为脉络,以地形起伏为肌理,融入多种文化、植入丰富体验、赋予养生养老、会议会展等功能,构建商务会展创意区、七彩花谷观光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区、精品苗药运动区和多彩林果体验区六大片区,农旅双链、互促发展,将项目区打造为“农业科学技术引领型、康体养生体验型的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构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黔北养生度假疗养中心和成渝休闲避暑“后花园”。

  以“曲水螺(洛)江•养心诗乡”为主题形象,结合园区的螺江及道路系统,规划了五大内部旅游线路:康体运动之旅、商务休闲之旅、绿色农业之旅、现代科技之旅、螺江水上之旅;对接区域发展,打造了“自然风景之旅、红色记忆之旅、绿色农业之旅”三条外部旅游线路。同时结合项目设置,规划了民族文化展、赛诗节、博鳌论坛、三月三、六月六,创意文化展、跳花节、农业科技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整体上实现了“四季有会展,月月有节演”。

  项目区位于广西玉东新区茂林镇东部鹿塘村,包括福茹和福城两个自然村。鹿塘村依托中华养鳖场、荷塘月色等特色产业,以“融合乡土文化、培育第六产业,统筹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营造田园社区,实现农旅一体、打造生态鹿塘”为宗旨,通过建筑和环境改造提升,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在挖掘项目区福寿文化、朱熹文化、陈氏太极文化的基础上,联合村庄周边的农业嘉年华和蓁蓁农业示范园,打造集民宿、体验、养生、文化演艺、农业嘉年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构建了一幅“归田园、享农趣、释天性、养身心,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悠悠乡愁的鹿塘生态美景”。

  农旅综合体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二三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各产业相互融合渗透,将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有机结合的重要方法,其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三个方面,社会效应上,农旅综合体出现于乡村旅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是破解三农问题(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空心化,吸引农民返乡等)的重要手段[5];经济效应上,有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良性互动,农旅综合体这种新业态是农业和休闲旅游的融合,二者相互提升,能产生1+12的双赢效果[6];生态效应上,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改善乡村面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农旅综合体的根本属性就是产业融合的产物,它将农业与旅游业两个产业各自拥有的优势进行交叉互补、渗透融合、形态创新,有很广阔的前景。

上一篇:网友提问反馈
下一篇:山东在建一处旅行综合体出资约18亿元分两大主题功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