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聚焦青海两会“四地”风光无限 “建设”落地有声

来源:爱游戏电竞app 日期:2024-02-16 18:14:04 浏览量:15次

  央广网西宁1月26日消息(记者汪晓青)寒冬时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最大咸水湖——青海湖被冰层覆盖,湖面如镜子般透亮深邃。这份淡然宁静,是青海湖不同以往的美。

  近日,青海进入两会时间,代表委员们齐聚会议现场,盘点总结2023年的工作成果,谋划展望2024年乃至未来更远的愿景清单。

  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的产业探索和蕴藏的发展潜能也再次得以梳理呈现。

  “一直想带家人来看看冬天的青海湖,我觉得特别美,很安静很辽阔,很适合放空自己。”不同于“南方小土豆”赴东北的热门路线,来自陕西的王平一家寒假之旅的第一站选择了青海。

  一路上高速贯通,路程顺畅,高原的冬日风光也让王平一家感受到了“冻并快乐着”的全新体验。

  “青海的生态环境真的好美,让我特别震撼,随便拍一张照片都是大片,我还看到了很多牦牛和羊群,非常原生态的美景。”相比于自小在青海长大的王平,妻子刘亚妮的感受则更为新鲜和兴奋。

  生态大美,是青海被外界知晓的关键名片,也是青海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先决条件。

  在2024年青海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成果。青海的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中华水塔”坚固丰沛,高原大地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晓军在作报告时提到,2023年青海省产业“四地”释放新动能,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创新局,加快构建了“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显现,接待游客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展望2024年,青海将全面打造“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高质量创建青海湖示范区,培育发展生态观光、高原康养、冰雪旅游的目标。

  在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石油以及多种金属矿藏禀赋,使这里享有“聚宝盆”的美称。

  远山巍峨,盐湖洁净,盐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据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统计,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盐湖和柯柯盐湖两大盐湖的可开采湖盐储量约达14亿吨,“茶卡”牌食用盐年产能为30万吨,食用盐储量可供全国人民食用70年。

  在资源富集的基础上,青海盐业产品的质量和种类也在不断的提高拓展。食盐品类细分出了炖肉盐、藏青盐、泡菜盐、研磨盐等多种,茶卡盐还能做成大青盐牙膏、漱口水等多款产品。通过线上和线下立体式销售网络,茶卡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走向了国际化。

  “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以钾肥生产为主,而作为伴生物,每生产1吨钾肥就要产生大约10吨水氯镁石。过去,受工艺技术限制,水氯镁石未能实现有效开发利用,成为制约钾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的因素,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镁害’。”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磊和记者说,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应用,过去的“镁害”变身为“镁资源”,成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这几年我们从始至终遵循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我们利用茶卡盐湖中的镁资源经过进一步生产加工后获得高纯电熔镁砂,这款产品可用于钢铁、冶金和有色等行业,也可用来制造高温陶瓷、绝缘材料等。”宋磊说。

  柴达木盆地上,资源富集,产业兴盛,这也成为青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底气。

  “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全年生产钾肥70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7%以上,碳酸锂11万吨、增长49.4%,卤水提锂技术国际领先,成功攻克氯化镁脱水这一世界性难题。”省长吴晓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总结道。

  面对新的开局,青海愿景已定。将坚持以产业“四地”为牵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编制实施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健全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规划建设格尔木盐湖绿色产业园,快速推进电池级碳酸锂、基础锂盐等项目,推动盐湖资源有序开发、产业绿色发展。

  青海湖往南,塔拉滩草原上,成片的光伏电板源源不断地吸收着太阳能。这里是青海共和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是全球装机顶级规模的光伏发电园区。几十公里外,峡谷高耸,洪流奔涌,这里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龙羊峡水电站。

  一条高压线路,连通塔拉滩和水电站,将光伏电站和水电站“水光互补”这一巧思落为现实,原本不稳定的光伏电源得以调节为稳定、优质、安全的电源,并送入电网。

  在青海省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青海省投百河铝业公司厂区,传统高耗能、劳动密集的电解铝生产线悄然改变,一系列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推进,传统煤电“黑铝”逐步变为“绿铝”。

  在距离厂区不远的南川工业园区,2023年,光伏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储能机柜组装生产线、短时高频储能组装生产线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带料调试,5GWh新型动力电池扩产项目试生产,20GW单晶硅棒、5GW切片、5GW高效电池以及5GW光伏组件项目陆续投运,实现青海省光伏全产业链“零的突破”。南川工业园区“绿能”富集,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2024年,绿色依旧是青海走向高水平发展的底色。构建清洁能源“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推动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并网发电,深化储能多元化打造行动,光伏制造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元……高原“绿”海风起云涌。

  春节临近,青海当地群众的传统年俗之一——炸年馍正在各村各家轮番上演。滚烫的菜籽油,金黄的油饼麻花,年味儿在这醇香的炸年馍里越发浓厚。

  当地群众最爱吃的菜籽油,来自青海广袤田地的孕育,也离不开青海农业种质工作的深耕。

  干燥多风、高寒缺氧,青海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使许多农作物“水土不服”,但这片土地也有自己的优势。

  据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胡志桥介绍,立足得天独厚的隔离屏障和冷凉的气候资源优势,互助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选育以青杂系列为主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25个,建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杂交春油菜制种基地。

  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青海省油菜杂交育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脱毒马铃薯、青稞、蚕豆品种选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高原大地孕育出的青杂15号、昆仑14号、青薯9号、青蚕14号等优良品种,推广撒播到了祖国广袤的土地中,收获了沉甸甸、金灿灿的果实。

  互助县围绕“菜”做文章,全力打造供港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蒜苗、长白葱、娃娃菜、菜薹等各类蔬菜直通香港市场,高原冷凉蔬菜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新的一年,“青海将实施农畜产品提质扩输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绿色有机原料生产基地、高原冷凉蔬菜基地,新增有机草原监测面积3000万亩以上,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80个,不断擦亮优质‘青’货招牌。”吴晓军说。

上一篇:哈尔滨文明和旅行工业招商推介会举行
下一篇:文化旅游助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