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广西城市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来源:爱游戏电竞app 日期:2024-01-11 06:53:27 浏览量:15次

  本文以南宁、柳州和桂林三个城市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在城市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民间传统文化元素,促进文化传承与城市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同时,通过对这些城市实践经验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和设计原则,并就设计策略和操作方法给出了一些建议,意在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

  有研究根据结果得出,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不但可以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能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及经济收益,促进文化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有效的城市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需要政府、社区和企业的多方合作,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如文化平衡、商业化风险等挑战,这些都需要综合协调各方利益,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

  文化遗产与城市旅游,二者间是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关系,涉及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认同等多个层面。

  文化吸引力与游客体验:作为城市的独特标志和资源,文化遗产可以为城市旅游带来吸引力。游客通常会对历史、传统、艺术和民俗等文化元素感兴趣,而城市文化遗产正好可提供丰富的体验和探索机会来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留存率。

  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城市旅游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也可成为创收的重要渠道。通过在城市旅游规划中开发、利用当地的历史建筑、传统工艺和民间活动等文化遗产,不仅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弘扬传统技艺、习俗和价值观,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经济、文化活力,并为当地社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城市形象塑造与跨文化交流:文化遗产可为城市塑造独特的形象和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而城市旅游又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游客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进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和谐相处。

  城市旅游文创产品,是将城市的文化、历史、地理和社会特点融入设计中,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来吸引游客,可以是实物商品、活动、数字内容等形式,旨在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感受该城市的独特魅力。设计时需考虑城市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关注市场需求和游客体验,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重目标。

  概念:可将当地的文化元素、历史传承、地理景观等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充分体现地域特色,让其具有强烈的地方认同感;也可围绕有趣的故事情节展开,将城市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融入其中,增加文创产品的情感共鸣;还可设计互动展示、工坊活动、虚拟现实等环节,让游客参与创作和探索,创造更深入的体验。通过提供不同风格、功能、价位的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兴趣和需求选择。

  设计原则:文创产品设计时应突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来增加吸引力,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有机融入城市文化元素来体现当地的传统和价值观;尽量选择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和生产方式;无论是实物商品还是体验活动都要保证产品品质及口碑;要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充分考量产品使用时的便捷、舒适和趣味性等,让游客愿意长时间使用和参与;设计可定制的个性化文创产品选项;及时调整文创产品设计以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及变化;还可考虑与当地政府、企业、高校等合作,共同完成产品创作,进一步增加文创产品的深度和创新性。通过文创产品的传播,塑造当地的旅游品牌形象并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非遗保护策略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是一项传承和保护传统技艺、习俗、口述等非物质文化元素的重要任务,目前主要通过以下策略及方法来完成:①通过政府立法和政策文件来明确“非遗保护”的地位,确保其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充分重视。同时建立责任明确、分工明确的保护机构、部门来负责制定和执行保护计划;②建立对非遗的认证与登记制度,将有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习俗等列入国家或地区的非遗名录,以利更好地保护和传承;③倾听社区的声音,尊重当地居民的知识和经验,将他们视为文化传承的主要承担者,激发社区的“非遗保护”参与意识与责任感;④请老一辈传承人和从业者开办相关传统知识及技艺的培训班、工作坊,培养年轻一代的接班人,促进传承的延续;⑤运用现代技术将非遗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存,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将文化元素等信息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⑥将“非遗保护”与城市旅游开发相结合,开发旅游文创产品来促进文化元素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文化元素造成的负面影响;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学习其它国家的“非遗保护”经验和实践,以便从中找到启发和借鉴;⑧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和社会现实,灵活采取并调整“非遗保护”的相应策略及方法;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公众对“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知,进而引导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⑩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非遗保护”的状况并及时调整保护策略,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案例分析: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通过挖掘本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再结合创意设计,成功地将非遗融入旅游中,为游客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壮族织锦技艺。将南宁宾阳县独特的壮族织锦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采用壮锦特色的布艺图案并融入现代元素,展现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文创产品包括壮锦布艺的饰品、家居用品和时尚配件等,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还吸引游客作为纪念品购买,同时也为当地的壮锦非遗技艺提供了发展机会,促进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体验——柳州三江侗族文化体验。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柳州市非遗项目较为丰富和典型的区域。2021年三江“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活动。活动中将体现三江非遗特色的侗族刺绣、侗族农民画、侗族木构建营造技艺等项目的文创产品做展示,并打造成一个集文化体验、艺术展示和手工艺制作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在古老的木构建筑中设置了传统工艺展示、文化讲解、手工艺品制作等互动体验项目,使游客能够进一步探索柳州三江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学习传统工艺、品尝当地美食。这些丰富的非遗体验和互动机会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前往,也促进了非遗技艺的保护和复兴,为城市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文化融合旅游——桂林山水生态文化之旅。象鼻山是桂林著名的地标之一,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在吸饮江水,是结合桂林的自然美景与民间传说设计而成的一种全面的生态文化旅游体验,游客可在欣赏壮丽山色美景的同时,通过参与传统民间故事的演绎和山水文创产品展示,了解桂林的历史和传统,也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是文化的沃土,数字是未来的格局,创意是设计的核心。从以上案例的分析和实际效果来看,南宁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壮族织锦文创产品,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文化体验;柳州将三江打造成非遗体验区,成功地将历史和现代相结合以吸引大量游客的关注;桂林则以山水之美及民间传说的灵感创造了让游客难忘的生态文化旅游体验。

  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较多,需要设计人员深入研究以增强产品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并且体现出地域特色。跟着社会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变化,还要进一步探索、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再结合数字化技术、互动感受等手段为游客创造更为丰富、深入的文化体验。同时也需要政府、社区和企业继续加强合作,一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蔡佳萤,柳州工学院。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型文化业态下的广西城市形象设计研究”(编号:2020KY60030);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智慧教育背景下《设计思维》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编号:2023JGB504)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上一篇: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路径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文创”新做法文创: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