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财商学评论》|上财商学院何建民: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历史回顾与展望

来源:爱游戏电竞app 日期:2023-12-24 20:05:09 浏览量:15次

  《上财商学评论》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主管、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主办的一本刊物。刊物传承1932年11月上国商创办《商兑》,以刊为媒赋能商学教育,致力于打造“海派商学”第一刊。其中,第一辑聚焦“百年商学”,第二辑聚焦“未来商学”,京东、天猫、当当、亚马逊、线下书店等均有销售。第三辑聚焦“元宇宙”,即将出版。

  本文为《上财商学评论》邀请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退休教师何建民教授撰写的稿件。

  作者简介:何建民,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退休),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改革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摘要: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国已确定进入符合世界银行标准的中等偏上收入阶段,文化和旅游产业需求的收入弹性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因此,对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研究进行历史回顾与展望,具有持续发展的参考与指导价值。

  基于理清发展历史脉络与前行思路的目的,首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旅游组织有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研究内容体系的观点进行概述,目的是建立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内容体系的国际框架供分析参考。其次,通过对旅游和文化产业在被确立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前,即自200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重要文献的梳理,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以及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需求的观察和呼应,对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历史回顾与展望。最后,选择上海作为我国省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通过对上海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重要文献的梳理,并借鉴国内外经验,以及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需求的观察与呼应,对上海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历史回顾与展望。

  首先,概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研究内容体系的主要观点,建立文化产业研究内容体系的国际框架作为分析参考。其次,在对重要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内容体系进行历史回顾。最后,基于对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需要的呼应,以及对国内外经验的借鉴,对文化产业研究内容的发展进行展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的定义是:某一社会或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一整套独特的精神、物质、智力和情感的特征,除了艺术和文化以外,它还包括生活方式、聚居方式、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虽然无法直接测量信念和价值观,但我们大家可以测量与之相关的行为和做法。因此,《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2009UNESCOFrameworkforCulturalStatistics)采取的方法是:先确定并测量那些源自某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的行为和做法,然后再通过这一些行为和做法来定义文化。另外,从投入产出周期考察,文化的创造、生产与传播的周期由五个阶段构成:(1)文化的创造;(2)文化的生产;(3)文化的传播;(4)文化的展览、接受与传递;(5)文化的消费和参与。

  参照《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的观点,文化产业建设的内容最重要的包含文化领域与相关领域。文化领域包括传统上被视为具有文化属性的生产制造、社会活动和实践,包含文化周期不同阶段所涉及的文化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关领域包含其他经济活动及社会活动,其中的某些部分具有文化属性,或通常被看作娱乐和休闲,并非纯文化。

  文化领域建设的内容有:(1)文化和自然遗产;(2)表演和庆祝活动;(3)视觉艺术和手工艺;(4)书籍和报刊;(5)音像和交互媒体;(6)设计和创意服务。它还包含4个具有支持作用的横向领域,即涉及多个文化领域的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2)教育和培训;(3)档案和保存;(4)装备和辅助材料。

  相关领域建设的内容有:(1)旅游业;(2)体育和娱乐。它也包含4个具有支持作用的横向领域的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2)教育和培训;(3)档案和保存;(4)装备和辅助材料。

  2012年8月,国家统计局参考《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2018年4月,为了适应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要求,在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进行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指出: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其范围有:(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大家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等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2)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阐明的文化产业研究的内容体系,以及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中阐明的文化产业研究的内容体系,都为我们科学研究文化产业内容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8年3月,国务院宣布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各省市分别组建了文化和旅游厅、文化和旅游局。在国家实施“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背景下,考虑到文化产业具有同时为当地居民与游客服务的丰富功能,如上海豫园、上海老城隍庙、上海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有同时为上海居民与国内外游客服务的可能性,可以将文化和旅游的研究内容适当结合起来。

  另外,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与《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基础上,可以研究和编制国家与各地的文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统计分类表。这样做,既可以为国家和各地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提供相关产业统计指标的指导、测度与评价,又能够大大减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统计中存在的重复性工作。

  2020年我们受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委托编制了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统计分类表。下面是采用黄浦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的第四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数据汇总表提供的2018年营业收入数据编制的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及相关重要产业融合的2018年营业收入统计表,提供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相关重要行业的分类代码,可供该领域研究参考。

  注:1重要产业顺序按《黄浦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的第四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数据汇总表》提供的2018年营业收入额从高到低排列。2考虑到能明确界定、统计、比较分析与支持某一或某些具体行业,本表中的文化和旅游及相关重要产业分类主要以中类与小类为依据,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小类建立对应关系。表中“行业分类代码”是国民经济行业小类代码。

  资料来源:本表由作者在上海市黄浦区统计局与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调查研究后编制。

  首先,概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itedNationsWorldTourismOrganization,UNWTO)对旅游产业研究内容体系的主要观点,建立旅游产业研究内容体系的国际框架作为分析参考。其次,在对重要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旅游产业研究内容体系进行历史回顾。最后,基于对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需要的呼应,以及对国内外经验的借鉴,对旅游产业研究内容的发展进行展望。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统计的国际标准《旅游统计的国际建议(2008)》(InternationalRecommendationsforTourismStatistics2008)对旅游活动进行了界定:旅游是指人们从事旅行和居住在他们惯常所在环境以外的,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为了休闲、商务与其他目的但与受被访问地雇佣获得报酬无关的活动。旅游是由游客离开其惯常居住地流动而产生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由多种动机驱动,乐趣是其通常的动机。

  《旅游统计的国际建议(2008)》将广义的旅游者统称为游客(visitor),这中间还包括一日游游客与过夜游游客,过夜游游客被专门称为旅游者(tourist)。我国往往将旅游者与游客两个术语混用,因此,在我国论述过夜旅游者时需要精确指出。本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用语,将游客与旅游者统称为旅游者。

  传统的产业定义是从供给视角展开的。与传统的产业定义视角不同,旅游产业的界定是从旅游者的需求视角展开的。旅游产业是为游客提供信息、游览、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支付等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统计的国际建议(2008)》依据受到旅游需求活动影响程度大小,将旅游产业划分为旅游特征产业与旅游关联产业两部分。

  与旅游需求关系紧密、受到旅游需求变化影响大的产业被定义为旅游特征产业。旅游特征产业由以下12个受到旅游消费需求影响较大的特征行业构成,其中10个旅游特征消费产品和旅游特征行业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2个不具有可比性。具有可比性的10个旅游特征行业是:(1)为游客提供住宿的服务业;(2)餐饮服务业;(3)铁路客运业;(4)公路客运业;(5)水路客运业;(6)航空客运业;(7)交通设备租赁业;(8)旅行社与其他预订服务业;(9)文化服务业;(10)体育与娱乐业。不具有可比性的两个行业是:(1)某一国家经营旅游特征物品的零售业;(2)某一国家其他旅游特征行业。请参阅下表。

  资料来源: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Tourism Statistics 2008. p41-43.

  旅游关联产业是指未被列入上述12种行业、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国际比较但某一国认为其受到旅游需求变动影响较大的行业,例如乡村旅游业。这类行业之所以没有被列入旅游特征行业,根本原因是它们在国际上不能够做到普遍符合旅游特征行业的下列标准之一:(1)在该产品(行业)上的旅游消费支出应该占旅游消费总支出的重要比例(消费支出占总需求的比例);(2)在该产品(行业)上的旅游消费支出应该占在该经济体中该种产品供给量的重要比例(占供给的比例)。上述标准意味着:如果缺乏大量的旅游者的话,旅游特征产品的供给就将大量停止。

  国家统计局分别于2015年7月21日发布了《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于2018年4月12日发布了《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两者都是参照《旅游统计的国际建议(2008)》制定的,两者分类的原则、方法和框架,以及对旅游、游客、旅游产业的定义是完全相同的。《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是为符合我国新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要求,对《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进行了结构和对应行业代码的调整。

  按照《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规定,旅游是指游客的活动,即游客的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活动。游客是指以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短期教育(培训)、宗教朝拜,或因公务、商务等为目的,前往惯常环境以外,出行维持的时间不足一年的出行者。

  《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将旅游产业分为旅游业和旅游相关产业两大部分。旅游业是指直接为游客提供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服务活动的集合;旅游相关产业是指为游客出行提供旅游辅助服务和政府旅游管理服务等活动的集合。

  从旅游产业链的投入-建成-运行-管理-服务-产出全链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旅游产业研究的内容体系应该包括:(1)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12个旅游特征行业与关联行业;(2)为上述行业提供支持的供应链行业;(3)政府有关部门。具体包括的行业类别是:《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中所明确规定的行业大类9个,中类27个,小类65个。

  在国家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背景下,旅游发展的研究要积极与文化发展的研究相结合,还可以积极与其他相关产业结合。例如,上海南京路与上海豫园商城可以开展“商旅文”三种产业相结合的研究,上海黄浦区戏剧谷可以开展“文旅商”三种产业相结合的研究,上海黄浦江滨江休闲廊道与上海苏州河滨河休闲廊道可以开展“文旅商”三种产业相结合的研究等。

  从《旅游统计的国际建议(2008)》对旅游活动特性的说明中我们大家可以发现,旅游产业研究的下列特点始终可以让我们关注:(1)从旅游需求出发开展对相应的旅游供给的研究,这些供给可能是已经存在的,如公共交通设施,也可能是专门为游客建设的,如黄山的旅游索道,即采用“旅游需求+满足旅游需求的供给”的研究视角;(2)对游客的旅游空间流动行为进行研究,包括对游客旅游动机或目的进行研究;(3)对由游客流动产生的客源地、中转地、目的地、延伸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进行研究;(4)对游客的旅游前准备、旅游中参与以及旅游后恢复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开展研究;(5)对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影响开展研究,包括对经济、自然和人造环境产生的影响开展研究,对游客访问地居民以及游客自身产生的影响开展研究;(6)需要采用全面的方法对旅游的开发、管理和监测进行研究,即需要以旅游供给所涉及的各种相关学科为基础,从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7)研究的目的是多元的,有宏观的、中观的与微观的,也有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自然和人造环境的。

  当前,在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完成“碳达峰”与“碳中和”任务、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又面临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冲突等状况下,我们应该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多维度研究,即从历史上主要聚焦旅游经济影响研究,发展到一起进行旅游社会影响、旅游文化影响与旅游自然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在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重要问题分别进行历史回顾与展望的基础上,专门提出需要研究建设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这一重要问题。

  首先,对我国自“十一五”以来的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有关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历史回顾。其次,在梳理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十四五”文化专项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专项规划等文献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并以文化产业的实践和理论需要为依据对文化产业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展望。

  200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01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2)如何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3)如何推进文化产业体系调整,全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4)如何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5)如何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学技术创新,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研究解决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问题,最重要的包含:(1)如何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起的产业?(2)如何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如何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全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4)如何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未来的发展?(5)如何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智能化建设?(6)如何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如何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的重要问题,最重要的包含:如何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如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

  从纯粹研究文化事业发展问题,转变到同时重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这一重要问题,最重要的包含:(1)如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2)如何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服务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3)如何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渊源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4)如何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5)如何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6)如何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集散体系,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7)如何建立旅游服务的品质评价体系,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

  文化和旅游部编制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还提出需要研究解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建设渗透着各种核心价值观、中华文明元素、红色文化、历史背景和文化(文化遗产)、社会人文、自然景观文化、当地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带、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休闲城市和街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乡村旅游集聚区等?如何建设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如何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如何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发展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会?

  国家《“十四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开发沉浸式体验?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如何运用文化资源开发100个以上沉浸式体验项目?如何丰富体验内容,提升创意水平,发展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娱乐体验等业态,鼓励沉浸式体验与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旅游景区等相结合?(2)如何推动娱乐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如何实施阳光娱乐行动,开发健康向上、技术先进的新型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和产品?(3)如何促进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接,发挥创意设计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赋能作用?如何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创意设计企业?如何加强对青年设计师的培养扶持?(4)如何建设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如何建设30个左右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如何建设60个左右的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如何加强对它们的指导支持和动态管理,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增长?(5)如何建设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如何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如何发挥集聚协同和带动效应,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首先,对我国自“十一五”以来的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有关旅游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历史回顾。其次,在梳理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专项规划等文献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并以旅游产业的实践和理论需要为依据对旅游产业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展望。

  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的策略主要是依托已有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未提出发展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问题。最明显的例证是:我国长期向国际游客推荐“广州-上海-杭州-北京-西安”五城市旅游服务产品。另外,中国城市接待的国内外游客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发展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的重要问题:(1)如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层次地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2)怎么样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3)如何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参照国际经验,都市现代农业很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将小块农地聚集变成农场,将农场变成农庄,将农庄变成农业主题公园或乡村主题公园,变成乡村游憩与亲子游的度假胜地。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在“丰富乡村业态”标题下,提出需要研究怎么样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的重要问题。

  参照国际经验,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实现乡村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道路之一。2021年12月2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门评出了“2021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来自世界5大洲、32个国家的44个乡村获得此次荣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评选标准包括下列9个方面,可以让我们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1)文化和自然资源;(2)文化资源的提升和保护;(3)经济可持续性;(4)社会可持续性;(5)环境可持续性;(6)旅游潜力、开发与价值链的整合;(7)旅游的治理与优先发展;(8)基础设施和连通性;(9)健康、功能安全与心理安全。

  从重视入境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转变到同时重视把出境旅游转化为国内旅游促进国内需求问题的研究

  我国长期重视发展入境旅游问题的研究,这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比较突出。

  200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2)如何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3)如何继续发展观光旅游,开发休闲度假以及科普、农业、工业、海洋等专题旅游,完善自助游服务体系?(4)如何继续推进红色旅游?(5)如何加快旅游企业整合重组?(6)如何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201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2)如何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如何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服务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全力发展红色旅游?(4)如何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标题下,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问题:(1)如何全力发展旅游业?(2)如何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3)如何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4)如何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

  从“十四五”开始,我国重视研究增加国内旅游消费问题。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

  在“全方面促进消费”的标题下,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提质扩容,加快线)如何扩大节假日消费,完善节假日制度,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3)如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4)如何提升旅游目的地的质量?怎么样打造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怎么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怎么样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怎么样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怎么样打造杭州-黄山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怎么样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怎么样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如何健全游客服务、停车及充电、交通、流量监测管理等设施?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2年始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客源国,在出境旅游人次与旅游外汇支出方面都位居世界第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9年,国内居民出境16921万人次,增长4.5%。其中因私出境16211万人次,增长4.6%。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1年5月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附录》(UNWTOWorldTourismBarometerStatisticalAnnex)统计,2019年中国旅游外汇支出是2546亿美元,位于第二位的美国是1346亿美元。因此,将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外需转化为内需具有巨大潜力,也具有巨大价值。

  从重视增加外来居民过夜旅游消费问题研究,转变到同时重视当地居民“微旅游”问题研究

  虽然《旅游统计国际建议(2008)》按旅游动机对游客的旅游活动进行分类时,在个人的旅游活动分类中,有“度假、休闲、游憩”类型,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关注研究怎么样吸引更多入境与国内过夜旅游者的会展与度假旅游消费问题。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由于各国与各地之间的旅游活动经常因疫情防控被阻断,因此,各国与各地政府和学者逐渐重视“当地居民游当地”的“微旅游”研究。

  在2021年11月30日举行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闭幕式上,上海、天津、长春、南京、杭州、合肥、福州、武汉、成都等52个城市共同发布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倡议》。该倡议体现了我国52个城市对“微旅游”研究的重视,在疫情结束时间与跨地区、跨国界旅游恢复时间难以确定的情况下,这种对“微旅游”研究的重视将持续下去。

  该倡议对社区的总体认识是:以市民步行15分钟的范围组成生产生活空间,强调与市民日常生活规律相衔接,实现空间与人的活动相衔接,有效分配公共资源,发挥服务效率,启发后疫情时代新的低碳生活方式。

  该倡议的行动愿景是:以全体市民的获得感为最高衡量标准,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愿景。(1)宜居:提供可负担、可持续的社区住房供应体系、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全龄友好的配套设施,保障社区公共卫生安全、公共空间韧性安全,依托智慧手段引领生活方式革新。(2)宜业:提倡社区为待就业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便捷共享的运动、学习和休闲服务。(3)宜游:强调社区休闲空间丰富多样、体验多元,社区出行慢行友好、低碳便捷,社区文脉和风貌得到良好传承。(4)宜学:提供便捷可及的全年龄段学习空间,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和人文体验。(5)宜养:保障全生命周期的康养生活,实现机构养老更专业,居家养老更舒适。

  事实上,适合当地居民休闲与“微旅游”的场所,也很可能成为国内外游客来观光旅游度假的胜地,如上海的外滩、南京路、黄浦江滨江休闲廊道与苏州河滨河休闲廊道等。

  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中国文化与体制的批评,先后出现了美国就新冠肺炎疫情问题“甩锅”中国,美方将所谓“2020年尔人权政策法案”签署成法,美国参议院通过“香港问责法”等。同时,疫情使得全球供应链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促使中国加大实施扩大内需的创新创业战略。另外,随着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中等收入阶层达到4亿人口规模,我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持续增大。

  在上述背景下,设立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建设项目不但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还能够传承56个民族与各地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丰富人民生活、带动综合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CapitalsofCulture)建设是被全球高度认可的具有标杆性的欧盟项目。1985年由当时的希腊文化部部长梅琳娜·默库里(MelinaMercouri)倡议,截至2020年,已有62个城市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

  许多欧洲文化之都,像法国北部城市里尔(Lille)、英国苏格兰中南部城市格拉斯哥(Glasgow)、德国西北部城市埃森(Essen)那样,已经证明欧洲文化之都的建设与称号能成为一个重大的机会,提高欧盟的凝聚力,复兴它们的城市中心,带来创造力、游客和国际声誉。

  欧盟有5.1亿人口,438万平方公里土地,27个成员国。我国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欧盟建设欧洲文化之都的经验对中国建设文化和旅游之都具备极其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照欧洲文化之都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建设需要研究下列五方面的重要问题:(1)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建设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2)如何使得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的建设对相关建设和参与主体、开展活动的地方产生广泛的吸引力与影响力?(3)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的评选标准是什么?(4)中国文化之都建设的申请、监测、奖励与评估程序是什么?(5)如何制定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建设与评选的法规与程序?

  由于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在国家和省市两个层面的主体与地域进行,因此,本文就从国家和省市两个层面对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历史回顾与展望。上文已经从国家层面开展了这项工作,下面就选择上海市作为我国省市的代表,对上海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历史回顾与展望。

  在对上海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重要问题分别进行历史回顾与展望的基础上,将专门提出需要研究上海建设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的先行先试方案问题。

  首先,对上海自“十一五”以来的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有关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历史回顾。其次,在梳理《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并以文化产业的实践和理论需要为依据对上海文化产业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展望。

  2006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研究解决重点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下列问题:(1)如何积极建设相对完善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体系?(2)如何大力促进科技、创意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大开放和创新力度?(3)如何着力促进文化休闲娱乐业、创意和时尚、印刷包装等产业高质量发展?(4)如何以网络动漫、影视传媒等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各有特色的数字文化内容产业基地和园区,加快文化功能区域和核心产业基地建设?(5)怎么来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左右?

  2011年2月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将上海塑造成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2)怎么样提高上海的文化原创力?(3)如何加快发展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4)如何实施好重点项目和基地建设战略?(5)如何加快集聚各类文化市场要素?(6)如何积极开展城市形象推介?(7)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16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加快综合开发黄浦江两岸,推进沿江公共空间贯通,高品质打造世博地区、前滩、徐汇滨江、外滩、陆家嘴地区、北外滩、杨浦滨江等区域国际化高端商务、金融、文化和创新等功能?(2)如何把文化软实力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的因素,注重发挥重大设施、重大活动和大师级文化领军人才的带动作用?(3)如何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2021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创新融合?如何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2)如何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如何围绕关键技术构建数字化影视文化产业链,依托影视产业园区和重要节展,推进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3)如何大力建设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4)怎么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5)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培育一批存在竞争力的创新型文化创意领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欧盟构建了文化和创意城市的监测评价指标(TheCulturalandCreativeCitiesMonitor),并已经于2017年与2019年进行了两次监测评价,以此为参照,上海也需要研究构建上海文化和创意产业建设的监测评价指标,作为建设的参考指导。

  首先,对上海自“十一五”以来的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有关旅游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历史回顾。其次,在梳理《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等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并以实践和理论需要为依据对上海旅游产业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展望。

  2006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社区服务等产业?(2)如何培育国际会展品牌,发展都市特色旅游服务产品,建设若干大型旅游基础设施,推动会展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2011年2月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怎么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如何大力开展各类旅游会展、节庆活动?如何营造良好的旅游休闲环境,慢慢地加强上海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将上海打造成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时尚购物、休闲度假的国际都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2)如何加快旅游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如何加强外滩、陆家嘴、世博核心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崇明生态岛、黄浦江、环淀山湖、杭州湾北岸等区域的旅游功能开发?如何积极地推进迪士尼、欢乐谷二期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如何规划建设若干游船和游艇码头及其配套服务设施?如何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2016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促进文体旅等有机融合,提升文化创意、体育健身、旅游休闲、时尚等产业竞争力?(2)如何提升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打造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品牌展会,推动会展业与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联动发展?(3)如何加快邮轮经济发展,推进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建设,建成亚太地区顶级规模的邮轮母港,积极培育本土邮轮产业,促进产业链延伸?(4)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如何加强与川沙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有序推进后续开发建设,打造成为区域发展增长极?

  2021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需要研究解决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2)如何全力发展大众旅游、全域旅游,建设一批富有文化渊源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3)如何提升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淀山湖旅游度假区、东平森林旅游度假区功能,推进金山滨海、宝山邮轮、环滴水湖等一批旅游度假区建设?(4)如何围绕“一江一河”布局整合文旅资源,建设浦江旅游品牌和苏州河文化休闲带?(5)如何开发水乡特色旅游项目?(6)如何实施“首展首秀”计划,推动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优势的本地品牌演艺节目,提升都市时尚消费旅游体验和服务品质?(7)如何创建一批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等融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都市旅游休闲区?(8)如何全面推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

  依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观点,旅游包括度假、休闲、游憩,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广义的文化包括旅游和体育,因此,上海可以将旅游、休闲、游憩、文化和体育结合起来研究,并努力做到协同发展。

  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建设项目可在上海先行先试。其根本原因是:(1)《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精确指出,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2)该项目在上海先行先试,将促进上海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进程。该项目能更好地分享与提升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海)等在国际同类活动中的领头羊,能更好地分享与提升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海)、上海书展、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海旅游节、上海时装周、上海双年展、上海科技节等文化展览展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办好F1中国大奖赛(上海)、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海国际小提琴比赛等重大赛事活动。(3)该项目在上海先行先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海不仅是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而且按照2017年12月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正在加快建设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基地,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建设全球动漫游戏原创中心,建设国际设计之都,建设国际时尚之都,建设国际大品牌之都,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构建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等。同时,上海也已经设立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项资金,包括上海市宣传文化专项资金、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

  编制好上海建设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的先行先试方案,需要研究下列重要问题:(1)如何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设立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建设项目?(2)上海如何能申请成为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建设的试点城市?(3)上海如何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制定出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建设与评选的标准?(4)上海如何以全市16个区为单位,依据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建设与评选标准,先行建设与评选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5)在上海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向全国推广中国文化和旅游之都的建设项目?

  [13]何建民.我国文化之都建设的理论、标杆、问题与发展趋势[J].旅游学刊,2020(7).

  [14]何建民.世界各国疫情防控主要模式及文化和旅游恢复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学刊,2021(2).

  [15]何建民.改革开放4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管理原理[J].旅游学刊,2019(1).

  [16]何建民.第十五编中国会展旅游业发展史[M]//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9:第五卷.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

  [17]何建民.新时代我们国家旅游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系统与战略[J].旅游学刊,2018(10).

  [18]何建民.旅游接待业:理论、方法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19]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20]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21]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22]2021年3月1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EB/OL].

  [24]2006年1月20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

  [25]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

  [26]2016年1月29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

  [27]2021年1月27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EB/OL].

  [29]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起飞了!小史密斯近3战场均27分10.7板 三分命中率60%&罚球22中20

  席琳·迪翁已经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肌肉!妹妹透露:声带、心脏都是肌肉,几乎没人能减轻姐姐的痛苦

  真是荒唐至极! 河南张某,卖3斤豆芽,被罚款11万 ,张某:老百姓,不懂法,处罚太重了,法院判了

  华大集团CEO尹烨:我们是历史上寿命最长一代人,也是技术上接近了永生的第一代人

上一篇:青云谱20亿打造华南文旅产业园!规划公园、文明艺术、商业街区等
下一篇: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文化旅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的新趋势分析 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