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世经研究】2021年旅业政策汇总和重点政策解读

来源:爱游戏电竞app 日期:2024-03-12 14:59:23 浏览量:15次

  从2021年旅业的政策来看,主要体现在继续支持旅业企业解难纾困发展,规范旅业发展,旅游各领域“十四五”规划。

  2021年1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依法依规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

  严重失信主体的认定与管理制度。在原有文化市场、旅游市场黑名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规定》依法依规建立并完善了文化和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管理制度,明确了严重失信主体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管理措施和权利救济。

  轻微失信主体的认定与管理制度。《规定》依法依规建立了文化和旅游市场轻微失信主体管理制度,明确了轻微失信主体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管理措施和权利救济。

  信用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规定》依法依规完善了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信息的公开与共享制度,明确规定一定要坚持合法、必要、安全原则,防止信息泄露,不得侵犯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同时明确了应当推进信用信息跨部门共享,实施信用联合奖惩。

  信用修复制度。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规定》建立了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修复制度,区分了主动修复和依申请修复的两类情形,明确规定了信用修复的程序和不予修复的情形。

  权利保障制度。《规定》将保护权益作为根本原则之一,并规定了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保障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在加强信用监管、推进诚信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初步确立“黑名单+备忘录”的制度框架,公布首批全国旅游市场黑名单,逐步扩大信用监管应用场景范围,文化市场、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系统上线启用,为依法依规加强信用监管、提升监管效能积累了实践经验。但从监管实践来看,也存在立法层级较低、配套制度不够健全、权责划分不够明晰等问题,亟需通过出台《规定》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规定》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发展信用经济提供了一定制度保障。如《规定》第六条提出,“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各类单位和个人依法参与信用管理”“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规定》第三十条提出,“鼓励和支持有关机构积极利用信用评估结果,拓展信用应用场景”,这既体现了信用管理制度的开放性,也为促进信用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信用在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能够着力破解监管资源和监管对象不匹配的矛盾,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及时出台《规定》将进一步发挥信用在支撑“放管服”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旅业来说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增强诚信经营意识,进一步拓展信用应场景,推动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新模式新业态,进而推动旅业全面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建议银行积极支持旅业优质企业,对于转型升级的旅游企业以及有能力培育旅游新模式新业态的优质企业,银行可重点考察、重点支持。

  2021年10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LB/T083—2021)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近日颁布实施。

  《标准》明确,滑雪旅游度假地为具有良好的滑雪场地资源,满足滑雪场所开发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以滑雪运动为主,兼具山地运动、户外运动、康养度假、休闲娱乐等旅游需求的度假设施和服务功能集聚区。《标准》将滑雪旅游度假地划分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对滑雪旅游度假地的空间组成、滑雪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滑雪旅游设施及配套系统、旅游综合服务、区位交通、其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管理与安全保障等作出规范。提出应具有地形、生态、气候、区位交通、发展潜力等综合条件优良的滑雪旅游场地资源,且无多发性不可规避的自然灾害风险;具有空间集聚的滑雪场地设施、户外休闲活动设施;以滑雪旅游度假为主,宜开展四季旅游;有一定数量的旅游饭店、特色民宿等住宿接待设施等。

  《标准》还对国家级和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的认定条件作出具体规定,包括滑雪旅游度假地核心区面积、核心区滑雪旅游场地条件、核心区旅游市场规模与结构、核心区滑雪旅游设备、滑雪旅游综合服务、户外和室内休闲活动及设施、基础设施、核心区智慧旅游系统、旅游综合服务等方面。

  2021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推动建设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运动培训、文化体验一体化的滑雪旅游度假地。《标准》的发布,是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标准》将有力推动我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有助于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标准》将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督管理,有效规范滑雪旅游市场秩序,助力滑雪旅游产业供给质量提升。

  《标准》对滑雪旅游设施、综合服务、管理运营等方面以及餐饮、住宿、商务等设施配套标准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优化滑雪度假产品供给,促进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滑雪旅游度假地由单一运动型向集运动、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型。建议银行重点关注相关重点区域及滑雪旅游度假地,提供授信支持。

  《标准》为滑雪旅游度假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企业将《标准》的相关要求融入具体工作中。相关企业在为新建的滑雪旅游度假区提供咨询等服务时,可以参照《标准》的对应内容对其进行指导;同时,企业为已经建成的滑雪旅游度假区提供服务时,也会贯彻《标准》中所给出的等级划分依据,帮助有条件的度假区达到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标准,树立行业典范。建议银行积极关注相关重点企业,与企业签订金融服务方案,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标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前夕出台,释放出冰雪旅游发展的良好信号,有助于借冬奥热度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激发游客滑雪度假的消费需求。《标准》的发布也为各地推动冰雪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提供了新的抓手,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我国冰雪旅游度假产品供给、优化冰雪产业结构。建议银行重点关注冰雪旅游优质企业和项目。

  2021年6月4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对未来五年文化和旅游发展谋篇布局,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

  《规划》系统阐明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规划》提出,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提高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力争到2025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规划》坚持引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设计了62个重点工程项目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

  《规划》从前期研究、专题调研到文本起草、征求意见,历时近两年编制完成,汇集了各方智慧,凝聚了广泛共识,是“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规划》出台后,文化和旅游部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专项规划,不断健全“十四五”规划实施机制,推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陆续出台一系列专项规划,并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实施机制。各省区市陆续出台本级“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开局良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地方规划实施稳中有进,文化和旅游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明晰发展目标,抓好重点任务,努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文化和旅游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与此相配套的10部专项规划也陆续印发实施。这对于我国文化和旅游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是指导文化和旅游系统“十四五”工作的总体规划,依据《规划》,2021年,全国各省区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大多数省区市将文件定位为“发展规划”,天津、山西、内蒙古侧重“融合发展”,福建则强调“改革发展”。建议银行各分行根据辖区内“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定位特点,突出地方特色为辖区内旅业企业及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2021年5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是落实旅游服务质量主体责任。通过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服务创新、增强旅游服务质量保障和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引导和激励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在线旅游经营者等市场主体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是培育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大力实施以服务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旅游企业和品牌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品牌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旅游消费意识,提升中国旅游服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夯实旅游服务质量基础。推进旅游服务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与宣传实施等工作,开展质量监测评价,探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认证体系,充分发挥旅游服务标准、旅游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价、旅游服务质量认证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技术、尊重服务的思想,通过加强导游队伍建设、举办旅游服务技能竞赛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等,提高旅游人才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激发旅游人才创新活力。

  五是加快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着眼于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流程,通过不断完善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制度和信用承诺制度、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严格失信名单管理等,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督管理机制,为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六是加强行业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构建高效协调的服务质量监管体系,综合运用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游客权益保护,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内在属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旅业服务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来看,旅游服务质量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强、质量基础设施不完善、质量人才匮乏、监管手段不硬、质量持续提升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旅游服务质量仍是旅游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载体,是旅游业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的有效举措,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指导意见》通过政策系统集成,进一步增强政策效能,意在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工作,有针对性解决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指导意见》提出,以数字化驱动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变革,推进“互联网+监管”、完善“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等,全面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水平。《指导意见》强调,推动市场主体创新理念、技术、产品、服务、模式和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的应用,推动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银行着重关注“互联网+旅游”给旅游企业带来的机会,择优关注相关优质旅游企业和项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年终盘点 2023年旅游十大政策
下一篇:全国及各省市旅游业扶持政策汇总 全方面助力旅游业复苏